伤感散文【悠悠青石关】约1600字,预计阅读需要4分钟。美文美句说荟萃众多优秀摘抄,如果想要浏览更多相关美句,请使用网站顶部的搜索引擎进行搜索。本站美文摘抄不乏优秀之作,仅为赏析交流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黯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鼓角铮鸣......
虽然不见了金戈铁马的豪放,也没有了风萧萧兮的悲壮,然而,青石关,这座昔日的齐鲁雄关,却依然屹立在巍巍青山之间,见证着雄关漫道、壮怀激烈的历史沧桑。
青石关,位于今天的淄博与莱芜交界处,是古代齐鲁两国的边界要塞,美文美句http://www.jdmws.com/也是齐长城上最为著名的关隘,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,当地历来就有齐长城有三关,青石关为三关之要的说法。
据说,青石关原有城墙,四面皆有城门,门上建有楼阁,现今只有北门尚存,纯青石建成,发券门洞,远望雄伟壮观。南头门洞两侧立有石碑,其中刻载明万历年间重修玄帝庙记。
现在玄帝庙已不见踪迹。在关门南面路旁,有一座小庙上写协天大帝,我不知道,这协天大帝庙是否就是曾经的玄帝庙?
小庙旁的一株老槐,树干枯裂,却仍然枝叶苍翠地活着,与青石关的沧桑相得益彰。树旁一个院落,房顶坍塌,断壁残垣摇摇欲坠,村民说这是清朝曾国藩镇压捻军时的临时住所。原有曾王所栖处石碑,今已不知所终。
经树旁老人指点,我看到了屋墙上的青石关三字。据说这是原先镶嵌在关南门上方的阴刻楷书石匾,现在被垒在了村里学校教室的西山墙上。
青石关扼守齐鲁咽喉,周围群山环绕,处于双峰对峙之间,尤其是关口两侧的山岭,峻峭险阻,只能从峡谷中行道,古称瓮口道,又名关沟。
关沟逶迤北来,山沟呈V型,靠近关门处,两边峭壁雄峙,逼仄狭窄,最窄处过去只能容一辆木轮车通行。关口的石路上一道道石槽,形成搓板样的石梯,是古人为防滑而开凿的。道路中间,坚硬的青石板上一条深深的石沟,光滑深厚,十分醒目,谁能想到,这是古时独轮车通过时磨出的车辙!
深深的车辙,见证了这里不仅是齐长城著名的关隘,还是横贯南北的交通要道。从古时的青州府,南下去泰安府,这是必经之地。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当代,虽然旁边修建了盘山公路,但道路曲折险峻,冬天一下雪,就要封路,否则很容易发生事故。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,博莱高速公路建成,一桥飞架南北,才使天堑变通途。
看着这条悠悠的古道,我突然发现,那些走过历史的石槽与车辙,像极了男人裸露的一条条胸骨。我想,这无疑是民族的胸膛,历史的风骨!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沧桑,更表现出一个民族的顽强与生生不息。
站在关前,脑海中,历史的车轮正吱吱扭扭地前行。漫漫行人中,一个瘦削的身影正策马而行。那个仲秋,蒲松龄应在江苏宝应做县官的同乡孙蕙之聘,南下为其做幕僚。来到青石关前,蒲松龄写下了一首诗,也是现存聊斋诗集中的第一首青石关。诗中写道:
身在瓮盎中,仰看飞鸟渡。
南山北山云,千株万株树。
但见山中人,不见山中路。
樵者指以柯,扪萝自兹去。
勾曲上层霄,马蹄无稳步。
忽然闻犬吠,烟火数家聚。
挽辔眺来处,茫茫积翠雾。
这时的蒲松龄,也算胸怀壮志出发,对南下的前景充满乐观,所以诗中对当地景致进行了刻画描写,基本上是一个文人的悠闲赏景。不料一年后归来时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当他行至青石关,天色已暮,山雨欲来,投宿无门,饥寒交迫,早没了去时的轻松。其诗瓮口道夜行遇雨记录了当时的窘迫。诗中云:
日暮驰投青石关,山尘横卷去漫天。
望门投鞭纵马入,庭户冷落绝炊烟。
拍肩挽臂求作谋,苦辞不能留客宿。
下关瞑黑闻风雷,倒峡翻盆山雨来。
三漏始入土门庄,挝门下骥登人堂。
渭城已唱灯火张,唤起老妪炊青梁。
篾席破败黄茅卷,如醉醇醇卧香软。
从诗中不难看出,蒲松龄黄昏时分来到青石关,无处投宿,只得在雷鸣闪电中,战战兢兢地冒雨夜行,半夜来到土门庄,才吃上饭睡去,尽管竹席破旧,也睡得香甜醇醇了。
由此看来,命运对于蒲松龄确实刻薄了点,科举不第不说,就连行路也是如此多舛!
或许,这也是上天对他的磨砺,不然,今天的我们怎能看到这首记录那段真情实感的诗呢?
所以,青石关,不但欣赏山水,也能追忆历史,还能凭吊蒲翁!
- 本文标题:悠悠青石关
- 本文地址:http://www.jdmws.com/sg/1284.html
- 本伤感散文摘抄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
本文被 1,725 人欣赏,0 人参与点评。